眼泪及结膜分泌物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新传播途径?!

行业新闻 2020-02-29
  2月2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眼科学科带头人沈晔教授团队,在《医学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在新冠肺炎患者样本中有一名存在结膜炎的患者的眼泪和结膜分泌物样本,在核酸检测中出现病毒阳性结果。


  研究团队发现,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左眼具有结膜炎症,而右眼没有此症状。而在此前的了解中,该患者入院前无结膜炎。本次研究中的其他患者样品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通过核酸检测,浙大研究人员发现该患者患有结膜炎的左眼新冠病毒检测为阳性,而右眼则是阴性。为确保研究准确性,对两只眼睛的结膜分泌物做了三次核酸检查,结果均一致。

  目前该患者通过抗病毒综合治疗,整体治愈的情况下,结膜炎症也转好,再次检测眼部病毒转阴。对于患者是如何因新冠病毒发生眼部结膜炎症的,科研人员表示仍在持续研究。

  沈晔表示,通过这项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患者左眼结膜炎与新冠病毒有关;
  2、存在眼部传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3、呼吸道可能不是新冠病毒传播的唯一途径。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提示医务人员在检查可疑病例时,除了佩戴口罩外,还需要佩戴护目镜。该研究为国家新冠病毒防控相关指南和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王广发曾怀疑自己通过结膜感染


  新冠病毒是否可以通过结膜传播,此前就曾受到专家的怀疑。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赴武汉考察时感染新冠病毒,1月30日下午治愈出院。

  对于是如何感染的,王广发此前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怀疑病毒可能是先进入结膜。

  王广发表示,通过梳理在武汉的轨迹和细节。感染病毒最有可能的是两个节点。一是到武汉第二天去金银潭医院去ICU看重症病人,正好赶上插管。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但都是全副武装,戴着防溅屏,感染的可能极小。

  另一个节点是在回京前两天去了几家医院的发热门诊和临时隔离病房,有的医院的发热门诊比较拥挤,里面很可能存在新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当时都是戴N95口罩进入,但是没有配备防护眼镜。

  王广发称,自己回京后出现最早的症状是左下眼睑的结膜炎,很轻,2-3个小时后出现了卡他症状和发热。基于当时看到的病例,还没有以结膜炎为首发表现的。因此当时还以此为依据,把自己排除在新冠状病毒肺炎之外,而更多地考虑是流感。

  但经抗流感治疗无效,发热时断时续,最后做了新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现阳性。说明结膜炎很可能也是新冠状病毒引起,而且是局部结膜首发。因此高度怀疑是病毒先进入结膜,而后再到全身。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则防护盲点就在没有戴防护镜。

那是不是产生新的传播途径了?


  有人可能会担心,这是不是说明,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呢?

  “这确实说明新冠病毒很可能可以通过结膜粘膜进入人体内进行传播,”浙江第一批援鄂紧急医疗队医疗总组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喻成波2月28日晚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大家也不用太过于恐慌,因为目前来看,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所以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最主要的还是戴口罩、勤洗手和正确洗手。”

  2月28日下午,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目前为止研究的结论显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仍然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路径,这个结论也体现在修编的第六版的诊疗方案当中。

  喻成波博士还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虽然结膜可作为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的一种途径,但是只要人与人之间距离在1.5-2米以上,通过结膜传播的概率还是相对较小,所以平时一般人也不用刻意佩戴护目镜。

  不过这也提示我们,一定要注意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且不轻易用手揉眼睛,因为一旦通过飞沫等其他途径在手上沾染到病毒,揉眼睛后就有可能通过结膜入泪液进入人体。

  所以,万变不离其宗,预防新冠病毒,戴口罩、勤洗手还是最重要的。